中华民国成立后,所进行的诸多改革中的一项就是币制变革。清末货币混乱,阻碍经济的发展和货币的流通。当时发行的银币上有袁世凯大总统的头像,所以被称为“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”,俗称袁大头。袁大头有1圆、中圆(5角)、2角和1角四种面值,其中1圆是主币,其它三枚是辅币。
袁大头从1914年开始发行,现在很多传世的袁大头正面刻有“中华民国三年”、“中华民国八年造”等字样,这就是标志着袁大头是这一年发行的。从1914年到1929年,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一共发行约7.5亿枚。
袁大头之所以会被世人认可,除了国家权威背书外,更重要的就是其中的含银量。袁大头四个币制分别约重26.8克、13.2克、5.3克和2.7克,其中的含银量分别为89.1%、84.5%、80.4%和82.5%。当然由于民国时期军阀混战,很多军阀都会私自铸造币,其中的含银量也各不相同,所以现在如果要收藏的话,不仅要注意当代人制作的假币,还要仔细甄别当时铸造的假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