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/钱币邮票/文章详细

第一套人民币1元面额共有2种版别:工农图和工厂图

网络2025-06-30 9

第一套人民币1元面额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49年发行的小面额货币,共有2种版别工农图工厂图。这两版纸币发行于解放战争后期,旨在统一解放区货币、取代国民党金圆券,反映了工农联盟和工业建设的时代主题。由于战争时期印刷技术限制,设计简朴但具有深刻历史意义。以下是第一套人民币1元面值所有版别的详细介绍,涵盖图案、发行时间、设计背景和收藏价值。


一、第一套人民币1元面值概况

  • 发行背景

    • 历史环境:1948年,解放战争进入决胜阶段,解放区货币种类繁多(如晋察冀边区的“冀钞”、东北的“东北币”),汇率混乱。国民党金圆券因恶性通胀崩溃(1美元可兑换数百万金圆券)。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,发行第一套人民币以统一货币。

    • 1元券作用:作为小面额,1元券广泛用于日常交易,便于取代金圆券,稳定解放区经济。

    • 停止流通:1955年5月10日,与第一套人民币其他面额一同退出流通(兑换比率为10,000:1兑换第二套人民币)。

  • 版别数量:2种(工农图、工厂图)。

  • 设计特点

    • 由解放区设计师王益久、沈乃庸等人手绘,董必武题写“中国人民银行”行名。

    • 采用胶版印刷,纸质为普通棉纸,防伪主要靠水印和编号。

    • 票面文字由右至左,标注公历和民国纪年(如“民国三十八年”),含“总经理章”和“副经理章”印章。

  • 收藏价值:单张约500-2,000元(视品相),全新品(UNC)可达数千元,因存世量较多,属第一套人民币入门级藏品。


二、1元面值所有版别详解

以下是第一套人民币1元面额的两种版别,包含图案、发行时间、设计故事和收藏价值。

  1. 工农图

    • 市场价格:单张约500-1,500元,全新品(UNC)可达2,000-3,000元。

    • 稀有性:存世量较多,因流通广泛,完整品相较少。

    • 影响因素:品相(UNC高于VG/F)、冠号(特殊编号如连号或豹子号更贵)。

    • 历史意义:工农图反映解放区以工农为基础的社会结构,工农联盟是中共政权的核心理念。图案通过工人(持锤子)和农民(持锄头)的并肩形象,传递团结和自力更生的信念。

    • 艺术特点:手绘风格朴实,人物形象基于解放区劳动者原型,线条简洁但富有力量感。

    • 印刷特点:由解放区印刷厂(如汉口中原印刷厂)生产,油墨颜色因厂而异,部分蓝色偏深或偏浅。

    • 正面:工人和农民并肩站立,主色调蓝色,象征工农联盟。

    • 背面:粉色花符图案,设计简洁,含水印和编号。

    • 发行时间:1949年1月10日。

    • 图案

    • 尺寸:约120×62毫米(具体尺寸因印刷厂略有差异)。

    • 设计背景

    • 收藏价值

    • 特点:工农图是1元券的早期版别,流通时间较长,市场常见但全新品稀有。

  2. 工厂图

    • 市场价格:单张约800-2,000元,全新品(UNC)可达3,000-5,000元。

    • 稀有性:比工农图发行稍晚,存世量略少,价值略高。

    • 影响因素:品相、冠号、印刷厂差异(部分厂版本更稀有)。

    • 历史意义:工厂图反映了解放区对工业化的憧憬。1940年代末,解放区工业基础薄弱,图案通过工厂烟囱和工人场景,传递发展生产的希望。

    • 艺术特点:手绘设计,工厂烟囱高耸,工人操作机器,展现工业力量。紫色调在当时较为新颖,增强辨识度。

    • 印刷特点:由解放区印刷厂生产,紫色油墨在老旧品相下可能偏深,易被误认为“黑色”。

    • 正面:工厂烟囱和工人生产场景,主色调紫色,体现工业发展。

    • 背面:紫色花球图案,含水印和编号。

    • 发行时间:1949年8月。

    • 图案

    • 尺寸:约120×62毫米(与工农图相近)。

    • 设计背景

    • 收藏价值

    • 特点:工厂图因发行时间较晚,流通磨损较少,收藏价值略高于工农图。


三、关于“黑一元”或“农民与拖拉机”的澄清

用户可能提到“黑一元”或“农民与拖拉机”,以下澄清可能的误解:

  • “黑一元”误解

    • 第一套人民币1元无“黑色版”或“黑一元”。其主色调为蓝色(工农图)或紫色(工厂图)。

    • “黑一元”实指第二套人民币1956年版1元券(1961年3月25日发行),正面为天安门,主色调蓝黑色,背面为花符和国徽,含空心五角星水印,俗称“黑一元”。

    • 原因:工厂图的紫色调在老旧品相或特定光线下可能被误认为深色,导致与“黑一元”混淆。

  • “农民与拖拉机”误解

    • 第一套人民币500元拖拉机图(1949年发行):正面为农民驾驶拖拉机,象征农业机械化,价值30,000-150,000元。

    • 第三套人民币1元“女拖拉机手”(1969年发行):正面为女拖拉机手驾驶拖拉机,主色调深棕色,价值50-300元。

    • 第一套人民币1元无“农民与拖拉机”图案。可能混淆的版别包括:

    • 原因:拖拉机图案在人民币设计中具标志性,易导致跨面额或跨套人民币的混淆。


四、常见问题与解答

  1. 问题:第一套人民币1元有哪些版别?

    • 回答:第一套人民币1元有两种版别:工农图(1949年1月10日发行,蓝色,工人和农民并肩)和工厂图(1949年8月发行,紫色,工厂烟囱和工人场景)。无“黑一元”或“农民与拖拉机”版别。

  2. 问题:工农图和工厂图的区别是什么?

    • 工农图:正面为工人和农民,蓝色调,背面为粉色花符,强调工农联盟,发行较早,存世量较多。

    • 工厂图:正面为工厂和工人,紫色调,背面为紫色花球,突出工业化,发行稍晚,存世量略少,价值略高。

    • 技术差异:两者均用胶版印刷,工厂图油墨更鲜艳,部分版本颜色偏深。

    • 回答

  3. 问题:第一套人民币1元的收藏价值如何?

    • 工农图:单张约500-1,500元,全新品(UNC)2,000-3,000元。

    • 工厂图:单张约800-2,000元,全新品(UNC)3,000-5,000元。

    • 影响因素:品相(UNC高于VG/F)、冠号(连号或豹子号更贵)、印刷厂(部分版本稀有)。

    • 市场地位:1元券因存世量较多,属入门级藏品,全套62种版别价值超400万元。

    • 回答

  4. 问题:如何鉴别第一套人民币1元的真伪?

    • 水印:检查花符水印,真币水印清晰,假币可能模糊或无水印。

    • 油墨气味:真币有独特油墨味,假币气味异常或无味。

    • 印刷细节:胶版印刷线条层次分明,假币常模糊或颜色偏差。

    • 纸质:真币为普通棉纸,触感粗糙;假币可能过滑或过硬。

    • 建议:工厂图高仿较多,建议通过专业鉴定机构(如中国钱币博物馆)或参考《人民币收藏与鉴赏》验证。

    • 回答


五、总结

第一套人民币1元面额共有两种版别:工农图(1949年1月10日发行,蓝色,工人和农民并肩,价值500-1,500元)和工厂图(1949年8月发行,紫色,工厂烟囱和工人场景,价值800-2,000元)。无“黑一元”或“农民与拖拉机”版别,用户可能混淆了第一套500元拖拉机图(1949年,价值30,000-150,000元)或第三套1元“女拖拉机手”(1969年,价值50-300元)。1元券发行于解放战争时期,反映工农联盟和工业建设,设计朴实,收藏价值适中,适合入门收藏。购买时需通过正规渠道(如中国嘉德),注意真伪鉴别和品相保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