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个很多纸币收藏者都会问的问题:
💬“我这张纸币明明看起来很新,为什么只有63分?”
💬“别人家的都66、67了,我的送评就被压分了?”
以下是《为什么你的纸币评级只有63分?——PMG评分“潜规则”全揭秘》,带你透视评分背后的核心逻辑与常被忽视的关键细节。
📌 什么是63分?属于哪个等级?
PMG评分体系中:
63分:属于 Choice Uncirculated(精选未流通)
虽是未流通等级,但处于中低段位
再往上,65–66 才算“Gem Unc”(精品未流通)
📉 市场反应:63分币在收藏和拍卖中,明显低于65–67分币的成交价。
🎯 为什么你的纸币被打63分?主要可能有这几个原因:
问题类别 | 具体原因 | 评分影响 |
---|---|---|
品相不足 | 有1–2道轻微肉眼可见折痕 | 通常最多63–64分 |
纸张不挺阔,有“塌感” | 限制在63以下 | |
印刷偏中、裁切歪斜 | 会影响整体视觉美观评分 | |
纸币干预 | 使用了压平工具或轻度清洁 | 无EPQ标签,或降分 |
有淡印、印章痕迹 | 会被备注或限制分数上限 | |
评级标准提高 | 当前PMG更倾向严格打分 | 同样币种以往65,如今或被打63 |
人为操作失误 | 包装不当导致运输损伤 | 折角、弯边导致扣分 |
🕵️ PMG评分的“潜规则”与误区
❗️潜规则一:EPQ才是关键加分项
EPQ = Exceptional Paper Quality(原始纸张)
没有EPQ,即使纸币外观看着新,也无法超65分
修复、压平、清洗都会丢失EPQ标签
❗️潜规则二:第一印象决定评分区间
审核员第一眼视觉印象非常重要(尤其在66以上评分)
轻微偏印、印刷浓淡不匀、边框不齐,都会下调预期评分段
❗️潜规则三:同批币评分分布有策略性
如果你一次送10张相同币,评分可能有“梯度打分”现象
即使品相接近,也会打出 62、63、64、65 多个层次
📉 为什么63分币不好卖?
原因 | 影响 |
---|---|
分数不上不下 | 收藏者追求65+,投资者追求66+ |
没有EPQ标签 | 被认为有“可疑处理痕迹” |
市场流通太多 | 63分是大多数中等币的集中段,缺乏稀缺性 |
✅ 提高评分的实战建议(适用于未评级币)
操作 | 建议 |
---|---|
送评前灯下细看 | 发现折痕及时排除送评 |
纸币选择挺阔票 | 挑选纸张“硬挺”的未流通票,特别是早期人民币 |
不要人为修复 | 不清洗、不抹灰、不压平,不要用夹板 |
使用专业包装袋 | 防潮、防摩擦、防运输折角(如Mylar封套 + 塑料板) |
📊 案例:同一币种,不同分数拍卖价对比(以“第一套人民币 壹圆火车图”为例)
分数 | 是否EPQ | 拍卖价(估值) |
---|---|---|
PMG 66 EPQ | ✅ | ¥55,000+ |
PMG 64 EPQ | ✅ | ¥38,000 |
PMG 63 | ❌ | ¥20,000–23,000 |
PMG 60 | ❌ | ¥13,000 |
裸币 | - | ¥6,000–10,000 |
✅ 结论:63分是分界线,EPQ+66以上是价值跳跃点。
🧾 结语:63不是差,而是“未达高分标准”
它说明你的币未流通但存在小问题
不代表币差,但在评级圈属于“二线等级”
若目标是保值与增值,建议后续挑选纸张原始、结构居中的币送评,追求 66 EPQ+ 的评级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