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/古钱币/文章详细

造币厂中的天津三局,天津地区的3座机器造币厂,北洋机器局,北

网络2024-04-15 15

  造币厂中的天津三局

  天津,位于华北平原东部,滨临渤海,简称津,别名津沽、津门等。早称“直沽”,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改称天津,即天子渡口之意,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,筑城设天津卫。

  咸丰十年(1860年)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,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。由此开始的军事近代化,以及铁路、电报、电话、邮政、采矿、教育、司法等方面建设,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城市和金融中心。

  清末民初,天津一地先后有3座机器造币厂,其沿革错综复杂,易造成混淆,谨简述如下以使读者形成大致概念,名称以最习用者称之。

  北洋机器局:同治六年(1867年)清政府在天津城东贾家沽道正式开办“军火机器总局”,通称“东局”,此北方拥有近代西式机器之始。同年稍后在城南海光寺基址设立“南局”(又名“西局”),两者习称“天津机器局”由于钱荒,户部拟以机器来造制钱,向英国购设备在光绪十三年(1887年)于东局内生产宝津制钱,后因铜价上涨,亏损累累而停工。光绪二十二年(1896年)更名北洋机器局后因陋就简,以旧有小型机器造银铺币,另添购新机器造银圆主币。庚子之乱津局被毁,没有原地重建。币铭有“北洋机器局”与“光绪二十五年、二十六年北洋造”者,皆出自此处。袁世凯代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,呈准在山东得州新建兵工厂,光绪三十年(1904年)开工,定名北洋机器制造局,简称亦为北洋机器局,此后与造币无关。

  北洋银圆(元)局: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袁世凯在河北西窑洼(现天津大悲禅院旧址)设局,初名“北洋铸造银圆总局”,先后更名为“直隶户部造币北分厂”(1906年)“度支部造币津厂”(1907年),后在宣统二年(1910年)被裁撤。虽名银圆局,但因当时市面缺乏铜钱,改产铜元利润其高,故出品若以数量论则铜元为多,除铭文“北洋光绪元宝”字样的铜元外,还制造过以“户部”为名的。民国成立后又复工,与造币总厂合并,称“西厂”,专造铜元。铭文光绪二十九年、三十一年、三十三年及三十四年“北洋造”的银圆即出自此处。该局开工时之机器设备来源未见明确的记载,后来所用机器有英、德、美、日等厂牌,其中一部分系原北洋机器局残留堪用者,以及自他省调拨而来。

  造币总厂: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清政府整顿财政,在天津大经路(今中山路)设“铸造银钱总厂”,其造银铜币机器设备由天津德商瑞记洋行向美国常生厂订购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竣工开机,当时北洋银圆局仍在生产银圆,故先行制作铜币,随后改名“户部造币总厂”“度支部造币总厂”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开始制造银圆,但因币制未定,没有正式发行。次年才再造铭文“造币总厂”的“一圆”“二角”“一角”等3种银币。归属户部,而非直隶省管辖。

  在袁世凯的纵容下,民国元年(1912年)北京发生兵变,3月2日天津造币总厂遭乱兵焚毁,1914年重建后称“东厂”,专造银圆。根据该年《天津造币总厂原有机器统计表》记载,当时,东、西两厂旧印花机共有英、德、美、日等四国多种厂牌计68台,但其中多台被禁后不堪修复、32台压力不足弃置未用,实际上可用的仅28 台,多数由西厂使用。